惜文读书笔记 历史 苦难辉煌 读书笔记 经典语句摘抄赏析 金一南 豆瓣评分 8.4

苦难辉煌 读书笔记 经典语句摘抄赏析 金一南 豆瓣评分 8.4

第一章 地火 第一节 孙中山的困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23年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发表,不认…

第一章 地火


第一节 孙中山的困惑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23126日《孙文越飞宣言》发表,不认为中国存在马列主义生存发展的土壤;孙中山和越飞认皆认为中国不存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条件。

1924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民党的联共策略是联俄政策不得已的产物。孙中山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把为数不多的共产党员逐渐消化在国民党内。

孙中山认为最理想的,是先用共产党人的力量改造国民党,再用国民党人的纪律约束共产党。

孙中山最终目标是三民主义的中国,不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中国。

第二节 钢铁斯大林

革命的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反过来淘汰革命者本身。

斯大林一直把中国革命的希望,放在国民党和蒋介石身上。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托洛茨基认为斯大林应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负责。

托洛茨基反对中国先进行民主革命,否认统一展现,否认农民的革命性和农村根据地的作用。他的结论是:只有工人运动的高涨才有农民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 谁人看重毛泽东

蒋介石标榜的黄埔建军本钱却来自苏俄。

陈独秀起初不同意接受共产国际的经济援助,也不愿意接向其汇报工作、受其领导。

苏俄和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出发点和归宿从来是以“世界革命中心”苏联的利益为核心,在中国寻找能够与苏联结盟的力量以分散帝国主义压力,保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安全。

不走毛泽东开辟的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之路,中国革命不但能独立于敌人,也不能独立于友人。

第二章 东方之梦


第一节 一言难尽的一衣带水

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被迫割让台湾和辽东半岛,赔款2亿两白银。

马克思主义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曾是日本文明的发源处;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却成为中国获取新思想的来源地。

第二节 清水加饭团,酿成法西斯

19199月,日本法西斯鼻祖北一辉在上海完成《国家改造案原理大纲》。

第三节 腾空而起的黑翅

巴登巴登聚会之19211027日这天,被视为昭和军阀诞生的第一天。三羽鸦:永田铁山、小畑敏四郎、冈村宁次。东条英机是看门的。

日本皇室权贵的支持,是法西斯主义在日本获得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19221月开张的“大学寮”,实际成为了日本皇室培养法西斯军官的教导处,北一辉的思想通过大川周明传播给讲台下的青年军官。

第三章 岩浆


第一节 领袖、思想、意志

19111011日,武昌起义爆发,延续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王朝从此坍塌。

1921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未见过列宁的蒋介石和毛泽东又与列宁一样,都曾以极大的热情办刊办报。

自从人类被划分为阶级以后,阶级的核心就是政党。政党的核心是领袖,领袖的核心是意志,与思想。

第二节 谁发现蒋介石

陈炯明的叛变让孙中山对蒋介石留下深刻印象,孙中山对蒋介石的性格及处事方式甚感头痛。6月时间,蒋介石先后辞职而复职竟达14次之多。

鲍罗廷告诉孙中山一个冰冷的结论:国民党并不存在。

孙中山下决心“以俄为师”,依靠鲍罗廷,运用苏俄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经验,改造国民党。

孙中山死后,鲍罗廷实际已成为国民党中央的大脑。

斯大林对蒋介石的信任,很大一部分就是受鲍罗廷的影响。

第三节 笔杆子,枪杆子

批评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评。

毛泽东的根基在井冈山,不在白区,更不在共产国际。

19274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通过各自的方式对对方表达了尊敬,两个的共同点:皆具有极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第四章 围剿


第一节 李立三惊醒了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农民运动的领导者是毛泽东,工人运动的领导者是李立三。

成功的安源煤矿大罢工使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革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李立三在此时刻,决然提出并果断坚持南昌暴动,率先实践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对中国革命贡献巨大。

长期领导工人运动的李立三,最初是看不起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运动的。

1930727日,彭德怀率红三军团袭占长沙,10年土地革命战争中,这是工农红军攻下省会的唯一战例。

在中共中央忙于清理“立三路线”之时,蒋介石开始了他的“围剿”。

第二节 战场与战将(一)

锦湖之战奠定了何应钦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黄埔学生军的英勇善战,从此威名远播。

北伐与新军阀混战中无往不胜的何应钦,三次指挥对红军的“围剿”作战,却三战皆北。

八大金刚中,蒋介石每每用陈诚压轴。

第三节 战场与战将(二)

在天空最为黑暗、共产党人最为困难的时候,共产党找到了贺龙,贺龙也找到了共产党。

直接参加南昌起义的三位大将是陈赓、粟裕、许光达。

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稳住了逃散的部队,总共800人成为革命的火种。

彭德怀与林彪相较,说勇林不如彭,说谋彭不如林。彭林配合,相得益彰。

林彪不是黄埔军校的产物,而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产物。

第四节 外国的月亮圆(一)

塞克特专门使蒋介石认识到军事强权在国家政治中的巨大作用。

1935年和1936年,中国出产的几乎全部钨矿都被拿去与德国交换武器。德国很快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中国成为德国最大的军火买家,超过四分之一的德国军火输往中国。

19377月抗战爆发前,国民党军对基本完成以德国体质为楷模的整军计划。

第五节 碉堡——典型的中国特色

戴岳的意见书加上何应钦的批示,使金汉鼎的碉堡建议开始被广泛推广。

第五章 崛起


第一节 来自海军中尉的刺杀

首相犬养毅被谋杀使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受到致命打击。

犬养毅为支持孙中山在日本开展革命活动发挥了很大作用。

资助孙中山,承认中国在满蒙的权益,核心都是为了日本利益。

第二节大和民族的血祭

法西斯禾苗为什么在日本长得如此疯狂?以少壮军官为主的日本昭和军阀集团的疯狂,根源于日本社会情绪的疯狂。

192864日,沈阳城外皇姑屯方向,张作霖乘坐的列车被炸成两截。“皇姑屯事件”不单单炸翻了一个张作霖或垮掉了一个田中义一内阁。以一个幕僚军官策划一起国际事件并导致日本内阁下台为契机,昭和军阀集团在黑暗中腾空而起。

第三节 流泪更疯狂

“皇姑屯事件”不仅为“九一八”事变提供了行动方式,也提供了行动骨干。“关东军三羽乌”:板恒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

板恒征四郎:4岁在祖父教导下学习汉学,早年的职务几乎都与中国有关。日军中著名的“中国通”。

石原莞尔:绘制了完整的事变蓝图。提出治理中国的方案。

1931918日,日本守备队制造中国士兵炸毁柳条湖铁路的借口,向东北军北大营开火。“九一八事变”爆发。

第六章 陷落


第一节 外国的月亮圆(二)

广昌保卫战是李德战略战术发展的顶点,红军损失巨大。战斗持续18天,红军伤亡5500余人,占参战总兵力的五分之一。

国际只允许他有建议权,但他最后有了指示权、决定权。那不是共产国际的决定,而是中共中央的决定。

第二节 彭德怀、蔡廷锴、宋美龄

浒湾、八角亭战斗历时三天,毙伤敌人520人,红军伤亡和失踪1095人,伤亡重大。但蒋介石却受刺激重大。

19331120日,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反动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

处理福建事变的失误,外部有苏联的国家利益因素和共产国际的立场,内部也有我们自己丰沃极左土壤。

第三节 突围——是苦难也是辉煌

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关头只有几步。

自称“百分之百布尔什维克”的王明推行的左倾路线,使苏区红军损失90%,根据地损失100%

1934年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最大的灾难之年:苏区反围剿失败,上海中央局瓦解,中国共产党雪上加霜。

第四节 嬗变(一)

19341110日,前共产党员李默庵攻占了红色首都瑞金

前共产党员宋希濂枪杀了前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瞿秋白;

前国民党人吴化文率共产党队伍解放了南京。

第七章 突破


第一节 国民党不缺智商

陈济棠为了不让红军入粤,和红军签订秘密协议,给红军撤退让道。

第二节 “朱毛确在军中”

延寿之役即可使陈济棠从连失两道防线的责任中脱身,也可以使他和红军的协议以及对粤局的安排泡汤。

第三节 狭路相逢

蒋介石从来不乏大寿。却缺乏陈诚这样尽心竭力笼络对手,为蒋拉拢反对派不遗余力的人。

蒋介石精心构筑的湘江追堵计划之实施关键,在湘、桂两军的协同配合。但何健使湘军主力刘建绪部的位置稍稍偏北。

第八章 湘江、湘江


第一节 “老蒋恨我们比恨朱毛还更甚”

桂系的主要原则,依然是防蒋重于防共。

第二节 就蒙一个蒋介石

白崇禧撤防,何键不补,蒋介石精心构筑的湘江线突然出现一个硕大的漏洞。

红二师参谋长李棠萼贻误战机、失去控制全州的机会。

第三节 枪林弹雨中的一军团

湘江畔的那场血战是五次反“围剿”中最危险的一次。

第四节 蒋介石仰天长叹:“这真是外国的军队了!”

中央纵队在121日度过湘江并越过黄公路,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86000余人,至此损失过半。

粤、桂、湘军阀为维护割据地位,在红军不深入其腹地的前提下,故意为红军让开西进通道,以免中央军渗透其势力范围。

第五节 军人与政治

在中国,政治高于一切。

第九章 烈火真金


第一节 嬗变(二)

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8000万党员。

共产党人的队伍曾经出现过两次大的动摇与叛变。一次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一次是193410月红军万里长征。

最有叛变中,最为严重的是中央军区参谋长龚楚的叛变。

第二节 残兵.火种

谭家桥战斗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是犹豫选敌不当、指挥不当所致。后来红十军团在怀玉山的失败,基因已经潜伏在了这里。

19351月底,红十字军团主要指挥者方志敏、刘畴西在程家湾被俘。

第三节 风火来去——陈毅

陈毅从来不愿意向困难低头,却从来愿意向真理低头。

第四节 万劫也复

1990913日, 年过九旬的龚楚回到故乡广东乐昌。

第十章 瞩目大西南


第一节 一石数鸟

西南军阀的三个关键人物,都受了蒋介石任命。他们都对蒋介石有所依赖,有所畏惧,也有所防范。

第二节 量变、质变

1931年,米夫在六届四中全会,让王明成为了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

19341212日,通道会议,毛泽东反对李德建议,力主西进,毛泽东第一次获得了多数。

19341218日,黎平会议决定了遵义会议的地点和会议内容。

193511日,猴场会议,实际取消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1935115日,遵义会议召开。

1935年的遵义会议原定议程是研究军事问题。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原定议程是研究经济问题。

第三节 中国出了毛泽东

遵义会议在事先没有得到共产国际批准的情况下,改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取消了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下,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实践在导致会议。实践也在证实会议。

第四节 薛岳苦了王家列

在红军后面追击的薛岳曾亲自跑到中共中央驻地向共产党人建议:把蒋介石作为反革命抓起来。

蒋介石把追击红军作为进入地方实力派势力范围的敲门砖。

193553日,王家列带着蒋介石送的5000元旅费和爱妾,离开贵州飞往武汉。此时前后,红军离黔入滇,贵州成为蒋介石的一统天下。

第五节 刘文彩,刘文辉,刘湘

刘湘也是防蒋胜于防共。蒋也同样,借机剿灭西南军阀胜于剿灭红军。

第十一章 苦难辉煌


第一节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遵义会议确定红军新的方向是渡江入川。

“赤化四川”不可能,毛泽东开始考虑云南方向。

第二节 火中凤凰

二渡赤水的遵义战役超过了原来设想的规模。击溃黔军8个团,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

吴奇伟这位当年率部对红军穷追不舍的国民党将领,1949101日站在北京的观礼台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第三节 鲁班杨、周浑元

毛泽东从遵义会议后“周恩来军事上指挥上的帮助者”,到二渡赤水后前敌司令部总指挥、312日新三团的实际负责者,用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进入最高军事决策机构并掌握了决策权。

鲁班场战斗的失败,不得不放弃赤化贵州的战略方针。

第四节 赤水不是逍遥津

四渡赤水期间,红军战略决策的变化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毛泽东在红军中领导地位的恢复,由四渡赤水完成。

第五节 入滇,危局中的大智大勇

发现真理,需要智慧。跟随真理,则需要勇气。

领袖的真正英明之处,并不在于善于提出建议,在善于采纳建议。

第十二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


第一节 涛涛金沙江,军神刘伯承

红军度过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略转移中的主动权。

第二节 会理裂痕:无法回避

过了金沙江时,红军总人数已减到2万人。

特别令林彪耿耿于怀的,是毛泽东否定了他的打鼓新场战斗。

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

第三节 永恒的青铜像

飞夺泸定桥

第十三章 阴间多云


第一节 暗流

土肥圆二郎:有心机的,特别是有长远心机的侵略者,那种巨大的破坏力,远远超过一个齐装满员的师团。

1935年用一个月时间走遍大半个中国的土肥原,目的是策动华北自治。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德两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冲撞。日本人威胁要蒋介石妥协,德国人却鼓动要蒋介石抵抗。

1935731日,法肯豪森以南京政府德国总顾问的身份,建议蒋介石防范日本的侵略。

1938624日,德方下令召回驻华大使陶德曼。

第二节 残阳如血

永田铁山被刺更深一层原因,证实永田铁山已经显露一些迹象,在对华战争问题上同天皇分道扬镳。

第三节 开裂的坚冰

王明办的一件好事:《八一宣言》。

“九一八”事变发生,张学良:赞成抗战,但要依靠全国,东北军不能单独行动。为避免冲突扩大,不予抵抗。

第十四章 福兮祸所伏


第一节 “张国焘(tao)是个实力派”

1935612日,中央红军和红四军会和。

张国焘开始思考如何把一、四军实力的比例带进中革军委,然后再带入政治局。

第二节 毛泽东的三个九月九

99日,张国焘从阿坝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并转中共中央,再次表示反对北进,坚持南下。另背着中央电令陈昌浩右路军南下,并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

第三节 山丹丹花开

刘志丹等人创立的陕北根据地,使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前后整整一年二万五千里的寻找中,终于找到了一个落脚点。

第十五章 历史与个人


第一节 踌躇分水岭

中国现代史上这个“冀察政务委员会”是一个怪胎。它既是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结果,也是蒋介石争取地方实力派的一种手段,更是地方实力派在蒋、日夹缝之间自谋生路的一种方式。

第二节 一句顶一万句

19351217日,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举行扩大会议,确定“抗日反蒋”策略方针。

19365月,中共中央经过两个月来的多次讨论,决定将统战工作重点放在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上,建立东北军、西北军、红军的“三位一体”,争取首先成立“西北国防政府”,实现“西北抗日大联合”。

所有反蒋的抗日力量,皆被共产国际和苏联冠以日本走狗。斯大林非常现实。他始终感兴趣的,一直是佣兵数百万、控制全国政权的蒋介石。

第三节 个人决心中的历史,历史决心中的个人

1022日,红二方面军在贺龙、任弼时率领下达到会宁以东的兴隆镇、将台堡,与一方面军接应部队会师。

第十六章 狂飙歌


197545日,蒋介石在卧室内去世,年89岁。

陈诚的土改使台湾政局基本稳定下来。粮食产量大大提高,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稳定了国民党的统治。

本文来自惜文读书笔记(www.xiwen520.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wen520.com/335.html

作者: Jordanmax

惜文读书笔记是面向职场人员的读书笔记网站。为您提供互联网、经营管理、投资理财、教育书籍原文摘录,并且分享职场基本技能、项目管理和产品经理相关知识和经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