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设计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在本节中,我们只选择了4个工具来讨论:设计思维、质量功能展开、六西格玛法和创造性解决问题方法(TRIZ)。
5.5.1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法,或者说,是以更全面、系统、协作的方式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思维是解决问题的非线性方法,设计者通过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制造简单原型,获取客户反馈,进行重新设计,重新建立原型等,最终解决问题。
设计思维框架
卢克斯等人于2015年提出了设计思维的框架。
1.识别
- 发现:通过客户洞见发现机会。设计思维的前提是,通过迭代过程统一多种来源的信息。
- 定义:深入理解与产品相关的客户需求——提炼客户的洞见。这反过来引出了某种形式的产品设计规格。
2.解决
- 创建:开发一个可以与目标市场共享的概念,通过多次迭代使其发展为原型。
- 评估:对原型的附加反馈,并用作进行更多迭代改进的基础。
5.5.2 质量功能展开和质量屋
质量功能开展(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是运用矩阵分析将“市场需求什么”与“开发工作完成什么”相结合的结构化方法,通过应用于多职能团队就客户需求与产品细节特性之间的联系达成认可时。最常用的质量功能展开的例子就是质量屋(见图5.6)。
质量功能展开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
质量功能展开可以应用在一系列不同的环境中,包括制造、软件和服务业(见图5.7)
建立质量屋
质量屋的建立有以下6个步骤:
- 识别客户属性;
- 识别设计属性/要求;
- 连接客户属性与设计属性;
- 对竞争产品进行评估;
- 评估设计属性和开发目标;
- 确定要在接下来的流程中开发的设计属性。
对这6个步骤简述如下。
第1步:识别客户属性。
- 客户所理解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信息来自:
——市场研究;
——问卷调查;
——焦点小组。
- “客户期望从产品中得到什么?”
- “为什么客户会买这款产品?”
- 来自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信息是解答以上两个问题以及对产品失败和维护问题的关键。
- 通常这些需求会扩展到第二层和第三层需求(见图5.8)
第2步:识别设计属性/要求。
- 设计属性以设计师/工程师的语言为表达载体。
- 这些属性必须是可度量的,输出结果必须接受管理和比对。
- 质量屋的屋顶(Roof)象征性地表明了设计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