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文读书笔记 企业经营与管理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读书笔记 摘抄 豆瓣评分 8.3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读书笔记 摘抄 豆瓣评分 8.3

引言 我们刻意把自己做成一家小公司,只为小企业和小团队开发软件,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工作。 开局篇 新的现实 …

引言


我们刻意把自己做成一家小公司,只为小企业和小团队开发软件,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工作。

开局篇


新的现实

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创业,过去无法企及的工具如今唾手可得。

你完全可以在依靠正职工作带来的现金流养活自己的同时,去创立自己的事业。

卸负篇


忘了“现实世界”

“现实世界”并不存在,那只是某些人为了开脱自己的无所作为的借口,跟你一点关系也没有。

哪来的从错误中学习

失败不是一场值得期待的仪式。

相比之下,你更应该从成功中涉取养分。成功才是真正靠得住的教材。

失败并不是成功的先决条件。那些已经成功的企业家们再创辉煌的可能性比常人大得多。

成功是一种极具现实价值的宝贵经验。

计划即瞎猜

撰写计划会让人感觉自己把握住了某些东西,但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可控的。

千万不要在行动之前就做出重大的决定。

现在就决定你这周要做什么,不必去管全年的计划。只要找出下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在行动开始前的一刻做决定,而不是早早就预先定下某事。

何必壮大?

不要提前幻想自己要做到多大规模,要慢慢发展,走一步看一步——时机未到就大肆拉人入伙的做法使很多公司走上绝路。

小公司并不只是一块跳板,小公司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目标。

大公司做大了,想要再缩小,就在所难免地要进行裁员、打击士气,还要完全改变业务模式。

工作狂

工作狂的行为不但没有必要,而且愚蠢至极。过多的工资并不代表你对项目更关注,也不代表你做了更多贡献,这仅仅意味着你干了更多活儿而已。

工作狂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他们制造的麻烦却更多。

工作狂往往不得要领。他们花费大把时间去解决问题,他们以为能靠蛮力来弥补思维上的惰性,其结果就是折腾出一堆粗略无用的解决方案。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凭空制造出危机来。这让他们感觉自己像个英雄,并沉迷其中。

工作狂的存在使那些不以加班为乐的员工感到无所适从。“按时上下班”让人觉得是一种无理要求了。这种文化令正常工作的员工心怀愧疚、士气低落。

每个人都在义务加班,根本不管到底有没有生产力。

如果你只是为工作而工作,那么你就会丧失判断力。你的价值观和决策方式都是扭曲的。你没有能力去判断哪些工作值得做、哪些工作该放弃,最后搞得自己筋疲力尽,而一个筋疲力尽的人是无法做出明智的决定的。

最后,工作狂实际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正常人高。他们浪费了大量时间去关注次要的细节,而不是推动下一项任务。

工作狂不是英雄。他们没有力挽狂澜,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真正的英雄早已想出办法、搞定一切,然后回家了。

受够了“企业家”

每个创立了自己事业的人都是创始人。你不需要拥有MBA头衔、资质证书、西装革履以及公文包,甚至无需承当常人所不能承受的风险。你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创意,加一点点自信,以及一点勇气,就可以启程了。

行动篇


在宇宙中留下你的足迹

欲成大事,就要让自己与众不同,要在宇宙中留下有意义的一笔,要让世人知道你在做的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同时,做这件事,你还要有紧迫感。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这件事就应该是你愿意毕生而为的工作。

Craigslist是由创始人Craig Newmark于199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湾区地带创立的一个网上大型免费分类广告网站。

挠自己的痒处

想要创造一个伟大的产品或某项卓越的服务,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做你自己想用的东西。

自产自销的好处还在于,你可以快速直接地评估产品的质量,而不需要去了解别人的反馈意见。

最好还是做自己真正关心的东西。

着手做点什么

在你的人生中真正有意义的是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想过什么、说过什么或者计划过什么。

想法如果不付诸实施,那就永远只能是一个想法而已,每个人都有奇思妙想。

创意这玩意,价廉物美,应有尽有。

“没时间”不是借口

每周匀出一些业务时间,就足够你去做这些事情了。

当你拥有某种极强的渴望时,你就能挤出时间来——不管你身上是否还背负着其他责任。

永远都不会有正当其时的时候。

画沙为界,立场明确

起步之后,你 必须一直牢记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我们追求简洁的设计,因为大多数软件都过于复杂:太多特性、太多按钮、太多困惑。

不可能的宗旨

那些“提供最佳服务”的标语,仅仅是人们做出来贴在墙上的噱头。

坚守某种信念并不仅仅是把写下来。不但要相信这种信念,还要让它成为你的生活方式。

万不得已不筹资

不管你创办的是什么类型的企业,都要尽可能少花别人的钱。

花别人的钱实际上是落入了圈套:

  • 失去控制权。
  • “套现离场”的想法会压倒“创建优秀公司”的梦想。
  • 用别人的钱容易上瘾。
  • 融资都不是好买卖。
  • 客户不再荣登“图腾柱”。
  • 筹钱极其费神。

你的需求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节俭不是罪过。

伟大的公司基本上都起于微末。你的也一样。

要成就事业,不能只是创业

真相是业务不论新老,都是由相同的市场力量和经济规则所主导。人们得创造收入、承担花销,公司要么盈利,要么倒闭。

无法通往盈利之路的事业不能称为事业,只是嗜好。

真正的事业永远与现实的问题息息相关,比如说账单和员工薪水。真正的事业从创始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求去操心如何盈利的问题。

破釜沉舟

你需要的是承诺策略,而不是退出策略。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把项目做起来,而不是如何跳船逃生。如果你的整个策略都是建立在逃跑的基础上,那么你一开始就不会走得太远。

当你怀着被收购的想法去创业时,你强调的重点就是错误的。你关注的是谁会来收购你,而不是如何让客户喜欢上你。

轻装上阵

一定要轻装上阵。

负担来自:

  • 长期合约
  • 人员过剩
  • 永久性的决定
  • 会议
  • 烦琐的流程
  • 资产(物理上和精神上的兼而有之)
  • 被硬件、软件和技术“套牢”
  • 长期路线图
  • 办公室政治

变革成本越高,你就越难做出改变。

如果你始终保持轻装上阵,就能快速做出改变,包括你的整个业务模式、产品、特性设置以及/或者营销手段,一旦出错,都能够很快修正。

进阶篇


条件受限是好事

有限的资源能激发你在现有条件下完成任务的能力。没有一点浪费的空间,一切都需要你发挥最大的创造力。

作家们常常自我限制,并将其当成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

海明威发现,坚持使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能力为作品带来强大的冲击力。

每个产品同时只能有1~2个人去设计。我们还尽量精简产品特性。这样的自我打压能防止我们生产出臃肿的产品来。

在你高唱“始终不够”的悲观论调之前,请试试看自己利用现有的资源能走多远。

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

慢慢做一件正事胜过毛毛躁躁做一堆傻事。

很多东西都是越简单越好。

从核心出发

要判断出你的事业的中心。寻找中心的方法就是问自己:“如果把这样东西去掉了,我还做得成买卖吗?”

如果有些东西即使没有了,你也能把事情干下去,那这些东西就不是事业的中心。

你应该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中心上,把它做得越来越好。

不要过早关注细节

细节会导致差异,但过早纠结于细节则会引来异议,多如牛毛的会议及延期。你会迷失在不重要的环节中,浪费时间去做一些迟早要变的决定。

先把基础打牢,再去操心其他的事情。

你只有在真正开始后,才能认清到底哪些细节才是最重要的。

做出决定就是取得进展

主动做出决定,不要苦等最佳方案,要积极决策、果断前进。

你不会靠一个决定过一辈子。如果当决定不合适,以后还可以改。

项目周期过长会打击士气。项目开发时间越长,成功的可能性越小。

当好博物馆长

真正成就一个伟大博物馆的,是那些不在墙上展出的物品。从墙上取下的东西比留在墙上的东西多得多。

真正有意义的是那些挂在墙上的东西。因此你需要不断地审视它们,随时取走一部分、简化一部分、使之合理化。

在问题上少投入点精力

在失败餐馆的菜单上,菜品总是太多。

少做一点,你的项目遭受的损失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你要被迫使出雷霆手段,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来。

关注不变因素

热衷于新鲜热辣的事物,追逐最新的潮流和技术。你就会关注时髦、放弃本质;把注意力放在不断变化的事物上,而不是持久的事物上。

你的事业的核心应该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之上。你应该投资那些人们现在需要并且10年后仍然需要的事物。

日本汽车厂商关注的核心原则:可靠性、性价比、实用性。

37signal来说,像速度、简洁性、易用性以及清晰度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音乐就在你的指尖流淌

好的装备的确能带来一些帮助,但事实是,你的演奏水平是由你自己的手指决定的。

人们总忍不住要执着于工具,而不关注要用这些工具去做的事情。

人们把装备当作取胜的法宝,却不愿意花时间去练习,于是一直泡在专业器材店里。他们想要寻找捷径,然而,最好的工具不是用在普通领域的。

在商业领域,太多人纠结于工具的好坏、软件技巧、规模大小、舒适的办公环境、豪华的家具以及其他浮华的东西,而不去关注真正的要点。真正的要点就是怎样赢得客户、如何盈利。

卖掉副产品

当你去做某件事时,总会同时做出其他的东西来。一个善于观察、富有创意的商业头脑能够注意到这些副产品,并从中挖掘出商机。

对于创业公司和开发软件这项实际工作来说,从中获取的经验就是副产品。

立马就上线

一旦你的产品实现了基本的功能,就要迅速把它亮出来。

不要因为一些遗留问题而把整个产品扣留下来。那些遗留问题可以等事后再解决,往后放一放也可能意味着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业务必须在两周内推出,你会砍掉那些部分?

最有效的成功方法就是不断尝试。不要再臆测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到现实中去寻找答案吧。

效率篇


认知错觉

如果你一定要说明某事,那就务实一点。不要描述它长什么样子,直接画出来。

我们应该走的路,拿出凿子,开始实干吧。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分心的事。

退出的理由

你需要问自己几个重要的问题,以确定你是否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得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是为谁做的?谁会从中受益?任务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了解了答案有助于你理解这个工作本身的意义。

你在解决什么问题?

当前的问题是什么?客户感到困扰了吗?你感到困扰了吗?有什么不太清楚的地方吗?是不是有些东西过去是做不了的,但现在应该做了?当你向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时,你会发现自己是在解决想象中的问题。

这真的有用吗?

你是在做一个有用的东西,还是仅仅在做一个东西?人们很容易把心血来潮的做法当成实用主义的行动。

你加上去的东西有价值吗?

画蛇添足很容易,画龙点睛却很难。

想想你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会使你的产品更有价值、更受客户青睐?客户们会不会受益更多?油多也会坏菜,价值源自平衡。

这种改变真的会起作用吗?

你现在的行动是否真的会带来任何改变?除非你的行为真的会对人们使用的产品的方式产生实际影响,否则不要轻举妄动。

这种方法更简单吗?

无论何时,你都要问自己:“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问题总是相当简单,可我们总爱自作主张,觉得需要用复杂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有其他更值得做的事情吗?

有什么事情会因为你手头上的工作而被耽搁了?这个问题对于资源有限的小团队来说尤为重要。

这样做值得吗?

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否真的值得去做?在一头冲进去之前,一定要先确认这项任务的真正价值。

有时候放弃其实是一步好棋,即使你已经为之投入很多努力,也不要继续把打好的时间浪费在不值得的事情上。

打岔是效率的敌人

如果你总是为了工作而熬夜或者牺牲周末时光,其实并不是因为你有很多工作要做,而是因为你的工作状态不佳。而工作状态不佳就是由打岔引起的。

打岔事件把你的工作日切割成了一段一段的。

长时间单独工作能使你达到最高效率。

可以把整个上午或整个下午设成你自己的独立时段。

当你需要与人合作时,要采用被动交流工具,比如电子邮件这种不需要立即回复的交流方式,去替代那些会打断别人工作的方式。

会议有毒

世界上最可恨的打扰莫过于开会。原因如下:

  • 会议中充斥着纸上谈兵和抽象的概念,多是不切实际的。
  • 会议中能够传达的信息量少之又少。
  • 人们在会上最容易跑题。
  • 会议要求人们做好充分准备,但大多数人根本没时间准备这些。
  • 会上制定的日程常常模棱两可,根本没有人真正了解目标是什么。
  • 会议中总难免到那么一个低能人士发言,于是大家的时间都被浪费在他们的扯淡上。
  • 会议具有自我繁殖功能。一次会议总能引出下一次会议,以及再下一次的会议,并生生不息……

会议的真实成本令人咋舌。单从成本角度来分析,10人参加一小时的会议很快就会变成负债,而不是资产。

请坚持以下几条简单的原则,让会议变得更有效率:

  • 放一个闹钟,当闹钟响起时,会议结束。散会!
  • 与会人员尽量精简。
  • 议程尽量明晰。
  • 从明确的问题开始讨论。
  • 不要去会议室,就在出现问题的地点开会,直面现实,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建议。
  • 以明确的解决方案结束会议,并安排好由谁负责实施。

刚刚好就是真的好

很多人沉迷于用复杂的方法解决问题。更好的做法是:找一个四两拨千斤的解决方案,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当找到核实的解决办法后,就用它了。总比浪费资源,甚至因为无法承受复杂的解决方案而在那干等要强。

速战速决

乘势而为才能动力十足。如果你目前所做的工作无法给你的事业带来动力,那就不是太好。

积累动力的方法就是完成一项任务,然后紧接着去完成下一项任务。

不要等太久——否则,你的激情会被扼杀掉。

每隔两周宣布一个新成果,既能鼓足团队干劲,也能让客户有所惦记。

不要逞英雄

很多时候,知难而退比逞英雄实在。

我们决定,对于任何耗时超过两周的工作,我们都要让其他人来帮忙看一看。

要谨记:最明显的解决方案有可能就是适时退出。失去的时间是再也找不回来的。现在最糟糕的事莫过于继续浪费时间。

该睡觉就睡觉

如果长期熬夜,你付出的代价就会不断攀升:

顽固不化

人在困倦的时候,很容易执着于眼前的错误方案,不愿意重新思考新的途径。

缺乏创意

缺少睡眠的人是难以有创意的。

士气低落

困倦的人往往会失去迎战困难的动力。

情绪失控

人在疲倦的状态下往往容易失去耐心和宽容。

预估的都是垃圾

我们都是蹩脚的估算师。

提前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就去预测未来,简直就是在说梦话。事实是,你根本不知道那么远的将来会发生什么。

解决方案就是:把大项目分解成小任务。越小的任务越容易预计。

罗列问题,不得解决

列一个更小的待办事务清单。长篇大论的清单只能徒惹尘埃。

长篇任务清单会将你带上愧疚之旅。

只要有可能,就把问题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片段,直到你能够完成迅速地解决每一个小问题。

要把看起来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清单的上端。

决策宜小不宜大

重大决策很难落实,也很难修正。我们应该尽量选择做一些能够被有效替换的小决策。

做小决策并不代表要和远大计划、宏伟梦想绝缘。它只是意味着一个人深信想要实现远大的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做好眼前的一件一件小事开始。

易于实现的目标就是最好的目标,你能真正完成这些任务并有所建树。

对手篇


拒绝照搬

原创者为其作品付出的很多努力是外人看不到的。盲从者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如果你只是盲从,就无法掌握主动,永远只能被动接受。

如果同一种产品,别人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那你就是在模仿。

将你的产品去商品化

将你的特点融入你的产品以及你的产品有关的一切事物当中去:你的销售方式、支持模式、说明方式、递送方式。竞争中是无法复制你的产品中的独特性的。

向对手挑战

如果你觉得某个竞争对手不厚道,只管大声说出来。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拨支持者聚集在你身边。做一个反对者是标新立异和吸引跟随者的捷径。

眼里有目标,心中就有方向,出手才有力量。

拥有对手,就等于为客户编造出了讲故事的素材。驻足观望者只能站在外围,人们热衷于看到冲突,喜欢偏袒一方,乐于被点燃激情。而这正式吸引人们眼球的绝佳办法。

给竞争力做减法

传统智慧告诉我们,想要打败竞争对手,就要胜人一筹。这种冷战式的攀比思维会把人引上绝路。

固定式齿轮自行车优势在于:够简单、够轻便、够便宜、免维护。

不要因为你的产品或服务不如别人的花哨就自惭形秽。要像你的对手推广他们的多功能产品一样充满激情地推销你的简约产品。

谁管他们在做什么?

把目光放到自己身上来吧。你自己本身的变化比外界的变化更为重要。当你把时间浪费在关注他人身上时,就没有时间去自我提升了。

过多关注竞争对手会分散你的视线。

如果你想做的只是和别人一样,那又何必去做呢?简单抄袭对手是无法在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的。

进化篇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亨利·福特:如果一味听顾客的,我们就只能给他们弄一匹快马。

当你花时间解释自己的想法后,人们的谅解程度通常会超出你的想象。

让客户开心地使用别人的产品,强国让憋屈地使用你的产品。

让你的客户超越你

为高端客户研发出的新功能也许能满足一批用户,但也可能让我们失去那些还没有入门的用户。吓跑新客户比失去老客户更糟。

小巧、简单、满足基本需求,这就是永恒之道。这样的产品永远不愁没有客户。

没有用过你产品的客户永远比用过的多。要确保你的产品让这些人容易上手。这就是你持续成长的潜力所在。

公司要对某一类型的客户全情投入,而不是对某一个善变的客户唯命是从。

头脑发热不等于当务之急

一个新创意的撩人程度并不其真实价值。

“可有可无”的东西是不值得你不顾一切去做的。

首先要把你的伟大想法冷却一下。不要轻举妄动,把它们都写下来。然后放上几天,再用冷静下来的思路去为它们安排优先顺序吧。

家用便利就是好

聪明的公司生产的产品,当你把它拿回家后,会比在店里看到时更喜欢它。

一个能够完美演绎基本功能的产品,势必在花哨程度上要略逊一筹。长于某些功能的产品,远远看上去肯定不是那么面面俱到。

不必逐字记下客户需求

真正有意义的需求,客户会一次又一次地跟你在屁股后面提出来。你根本就不可能忘记。

如果某个要求被你一次一次地遗忘在脑后,这就说明这个要求并不是太重要——真正重要的东西是忘不掉的。

推广篇


甘于低微

藉藉无名就是一个绝佳的状态,你要庆幸自己目前还身在暗处。

没人认识你,所以搞砸了也没关系,起于浮萍之末,能最大限度地保住你的自尊和自信。

要牢牢记住,一旦你把事业做大、深入人心之后,就不可避免地要走稳健路线。

培养自己的拥趸

所有的公司都有顾客,幸运的公司有粉丝,而最幸运的公司则有一帮忠实的用户。忠实的用户能成为你的秘密武器。

一旦培养出用户群体,你就不用再花钱去赚取眼球——人们会主动关注你。

大方地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你就会慢慢建立起忠实的用户群体。

普及知识,赢得竞争

不要在消费、销售或赞助上和竞争对手去攀比。绝大多数公司都在关注销售或服务,但是从未想过传授知识。

传道授业能为你建立起凝聚力,这是传统市场策略不可望其项背的。

传授客户知识是专属于你的绝佳制胜机会。

效仿大厨

作为一家公司的老板,你也应该分享自己知道的一切。

烹饪秘诀比商业秘密更容易复制。

你的“秘诀”是什么?你能向世人传授什么实用的、有教育意义的、有进步意义的知识呢?

转到幕后看看

人们对产品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好奇。他们想俩节别人的决策方式和决策理由。

让人们走入幕后,能改善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会对你的工作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诚挚的感激。

没人喜欢塑料花

不要害怕让人看到你的缺点。不完美才真实,真实才能激发人们的共鸣。向世界展示你本来的面目、你的缺点、你的全部。

“保留原有的韵致”是一种美丽的行事方法。过度的雕琢会使事物失去灵魂,变得机械乏味。

不完美没关系,也许你看起来不专业,但你却更真实。

新闻通稿就是垃圾信息

向无数陌生人发送的没有任何新意的广告,希望其中有个把人能对广告产品感兴趣。这是垃圾邮件。

如果你想吸引他人的注意,却做着和其他人毫无差别的事情,绝对是愚蠢至极。

换个方法,给人家打个电话,写一份私人信件。

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要与众不同,确保引人注目,不被遗忘,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影响力。

别惦记大牌媒体

精准的小众媒体胜过大牌媒体,你还是把重点放在行业刊物或精准的小众博主身上比较好。

药贩子最精明

药贩子是最精明的,他们知道自己的产品具有优势,愿意先拿出一些来给人免费试用。

只要你有东西可卖,就不要怕给别人一点点让其试用。要对自己的产品抱有信心。

市场营销不是一个部门的事

市场营销无处不在。

财务部是一个独立部门,而市场营销不是,市场营销是需要你公司的全体员工时刻要去做的工作。

一夜成名只是传说

把一夜成名的迷梦换成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行动吧。

今天就开始培养你的观众,开始聚集那些对你有兴趣的人,然后一直保持下去。

招聘篇


亲力亲为

在亲自尝试招聘工作之前,永远不要雇人去做。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这项工作的本质。

如果你觉得力不从心,甚至筋疲力尽。先试着学习吧。在最初的运营中付出的所有努力,都会变成无数倍的管理智慧,最终回报给你。

你应该让自己密切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否则你就会陷入一片茫然。

受不了时再招人

不要为了贪图一时高兴而招人,招人是为了解除痛苦的。要时时提醒自己:如果我们不招人又会怎样?

如果有人离职,不要立即招人来顶替他。

当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超负荷的工作所困扰,这才是招人的正确时机。

放弃牛人

把有能力的人招进来,却让其无所事事,这对公司来说是有害无益的。

一旦人浮于事,你得开始没事找事地设计出一些工作,好让所有人都忙碌起来。虚无的工作带来的是虚无的项目,而虚无的项目花费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成本。

别担心“那人一去不复返”。那人要是待在你的公司里却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可做,这才可怕呢。

牛与不牛没有任何意义,不需要就是不需要。

鸡尾酒会上的陌生人

人们一团和气,互不攻击。这种氛围就是公司陷入麻烦的根源。当有人把事情弄得一团糟时,总得有人直言不讳地说出来。

要营造一个能让人直言不讳并且有安全感的环境。

因此,放慢招聘脚步,这是避免公司陷入“陌生人的鸡尾酒会”的唯一办法。

可笑的求职简历

简历:夸大其词、半真半假、华而不实、误导人心。

你要的是一个特别的人,这个人要特别关系你的公司、你的产品、你的客户,以及你提供的职位。

你能在求职信里看到人们的真实想法,能够鉴别他们的理念是否和你及你的公司合拍。

如果你的本能告诉你这个人有戏,那么就进一步约他面谈吧。

多年的无关经验

要养成一定的工作习惯、掌握工作方法、学习相关技巧,确实至少需要这么长的时间。

真正的差别来自个人的努力程度、性格差异以及智力水平。

现在已经不是以时间长短论英雄的时候了,真正重要的是他们到底做得有多好。

常规教育不值一提

马克吐温:我从来不把我自己受过的正规学校教育等同于我的受教育程度。

目前美国500强企业的CEO中,有90%是没有在常青藤学校接受过本科教育的。

当你从学校出来时,你的抛掉过去学到的多种写作方法:

  • 文章越长越好
  • 严谨、正式的语句比随意交谈式的语句强
  • 华丽的词语会令你的文章印象深刻。
  • 你得写够一定的字数或页数才行。
  • 文章格式和内容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人人都得干活儿

在一个小团队里,你需要的是干活儿的人,而不是监工。

监工们还喜欢把人拖去开会。实际上,会议是监工们最好的朋友,因为只有在开会时才显示出他们的重要。

聘用独当一面的经理人

独当一面的经理人有自己的目标,并能够坚持地执行这些目标。他们不需要过多的指导,也不需要每天检查。

你需要那种能够变图纸为实物并能实干到底的人。

招聘笔杆子

一个优秀的写手,其优点并不仅仅在于写作。文法清晰代表思路明晰。优秀的写手都懂得如何与人沟通。

如今,会写就代表会思考。

高手遍布世界各地

想要使你的远程团队彼此保持联系,每天就得安排几个小时的共同在线时间。

地理上的距离不重要,不管距离多远,你都可以把最好的人才引入你的团队。

试用期必不可少

评估实际工作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看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把他们安排到一个小项目中,哪怕是只有20~40个小时的项目也好。你都能从中观察到他们如何决策,你能发现他们如何提问,你能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而非口头承诺来对他们进行判断。

救灾篇


主动掌控负面新闻

出现问题时,应该马上告诉你的客户。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掩盖真相,纸是保不住火的,你不出来承担,就会有人揭发你。

针对如何自行掌控负面新闻,我们接下来给出一些小贴士:

  • 要由公司高层来发布消息,而要由公司内职位最高的人来强有力地控制局面。
  • 消息要广为传播,想尽一切办法将消息传递出去,别尝试隐瞒事实真相。
  • 千万别说“无可奉告”。
  • 要真情实意地表达歉意,要尽量详细地说明情况。
  • 要真切地关心客户的遭遇——然后要证明自己真的在对客户负责。

速度改变一切

在客户服务这一领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快速响应。

客户们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你只要在回答时稍微用用脑子,让客户知道你在认真倾听,那就会让你觉得你与众不同。

完美的答案:“我们会研究一下你说的问题,回头再联系你,好吗?”

如何道歉

一句真诚的道歉,是要承担责任的。道歉就是要找到一个办法去纠正错误。

没有神奇妙方,任何设计好的答案都会显得俗气、虚伪。你得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进行道歉。

道歉时脑子里必须记住的第一条原则是:如果换做你,你会是什么感情?如果有人对你说这些话,你会相信他们吗?

如果你得不到别人的信任,那么再诚恳的道歉也没有用。你在事情发生前做的每一件事,都远比你事后的任何言语要重要得多。

让每个人都上前线

你和客户之间的传话、干活儿的人越多,信心在传递途中就越容易丢失或被扭曲。

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直接与客户联系。感同身受的团队才有动力去解决问题。

深深深呼吸

当听到人们的抱怨时,可以搁置一会儿。让人们知道你在倾听,让他们明白你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清楚你理解他们的不满。但要告诉他们,你打算继续一段时间,看看会发生什么。

文化篇


企业文化不是由谁创造的

快餐式的企业文化是人为制造的,它们由大量的使命宣言、声明、条条框框所组成,它们如此肤浅、丑陋和虚伪。

你创造不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自然生成的。

企业文化是行为,不是语言。

不要过多担心企业文化的事情,不要去强求,你无法给企业安装一种文化。

决策都是临时性的

不要为还没发生的事情自寻烦恼。没有真正出现的问题统统不是问题。

大型公司行动起来没有那么迅速,小公司更容易做出快速转变。

你只要关注当前,等船到桥头时再去考虑如何打直吧。

跳过摇滚明星

巨星环境的生成源于信任、自律以及责任感,是给予员工充分的隐私权、空间以及必备工具的结构。良好的工作环境,显示了其中的工作者以及他们工作方式的尊重。

员工不止13

当你把员工当孩子看时,人们就会像孩子一样行事。

当公司里事事都要上报审批时,你就创造出了一种无脑文化。

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要求人们一天8小时分秒不差地全在工作。

5点准时放人

你需要的不是工作得更久,而是工作得更高效。

“想要做成一件事,就去找你能找到的最忙碌的人。”

你不能期望工作成为一个人生命的全部——至少你不愿意长期和这样的人共处。

不要矫枉过正

规章制度是组织机体上的疤痕。它们是针对一种不太可能再次发生的情况而做出的过激反应,是对个人过失的一种集体惩罚。

只有当一件事情反复发生时,才需要为之制定规章制度。

发出你的心声

说话时要避免“专业化”和“商业化”的术语。普通词汇能表达的事情就不要用流行术语去表达。

不要强迫你的员工在邮件末尾附带上类似“此邮件仅供收件人阅读,可能包含保密信息或特权信息”的法律声明。

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都要自己大声读出来,看看有没有和别人当面谈话时的感觉,如果没有,就想想怎样才能使它更加口语化。

写东西的时候,不要觉得这是写给天下所有的人看的,只要想着一个人,就为这个人而写。

需要避开的词汇

“得”、“必须”、“不能”、“只要”、“只有”以及“赶快”。这些词会损害交流。使用这些词汇后,交流便处在“非黑即白”的状态下。

越来越好是毒药

当你事事要求别人“越快越好”时,你就是在表示每件事都是优先级别最高的,如果每件事都是急事,那就没有急事了。

慎用你的紧急命令,留到真正有急事时再说。

总结篇


灵感稍纵即逝

我们都有想法,想法是不朽的,一直都会存在。

最不可能长存的就是灵感。

如果I想去做一件事,就得马上下手。

灵感转瞬即逝,当它来找你时,要立即把它捕捉住,将其投入工作中。

本文来自惜文读书笔记(www.xiwen520.com),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wen520.com/2181.html

作者: Jordanmax

惜文读书笔记是面向职场人员的读书笔记网站。为您提供互联网、经营管理、投资理财、教育书籍原文摘录,并且分享职场基本技能、项目管理和产品经理相关知识和经历。
返回顶部